肝的功能主要是代谢和解毒。所以,水生动物生长的各种环境都会对其产生影响,诱发其病变。究其原因有:⑴、养殖密度过大,养殖环境不断恶化。由于养殖经济效益好,为了提高产量,盲目地提高养殖密度,增加了水体环境的压力,提高了肝胆病的发病率。⑵、不科学的药物使用:由于众多原因导致养殖过程中疾病增多,而目前在鱼病防治上仍以化学药品为主。是药三分毒,鱼体吸收的药物大多都要经过肝脏的解毒代谢后才能排除体外。但肝脏的解毒功能有限大量防病药物的频繁、超量使用,特别是敌百虫、硫酸铜和有强刺激的药物,造成药源性的肝损伤;⑶、种质退化:养殖都有一个趋势,一个种类刚开始养殖的几年,虽然研究不深入,饲料营养不平衡,病害相对较少,也很少出现肝胆问题。但越到后面,技术相对成熟了,问题反而越来越多,叉尾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。为什么,无疑是种质退化,鱼体抗病力降低;⑷、饲料的选择不当或过量投喂高性能的配合饲料:一些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而盲目选择便宜的劣质饲料,很有可能会导致鱼体维生素缺乏、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。高性能饲料的过量投喂、投喂变质饲料等都会诱发肝胆发生病变;⑸、环境的变化:养殖对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,如果环境剧烈变化或变化频繁,都会导致其发病。这就是为什么每次暴雨或水体涨落幅度过大网箱鱼容易发病的原因。
以肝胆肿大、变色为典型症状。病鱼发病初期,肝脏略肿大,轻微贫血,色略淡;胆囊色较暗,略显绿色。随着病情发展,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,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,形成明显的“花肝”症状,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“绿肝”;有的肝脏轻触易碎,胆囊明显肿大1-2倍(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),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,重者胆囊充血发红,并使胆汁也成红色。有时,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,脏器系统同时膨大。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、受损,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,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,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、烂鳃、肠炎、烂尾等症。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。鱼体体表以尾尖白、鳍条尖白为典型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