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书记在党的“十九大”报告中强调,“实践没有止境,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。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,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,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。”对于这个变化有人称之为“中国农业千年之变局”。在新常态下中国生猪产业发生了巨变,就相关话题,本人浅谈一下新常态下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。
1、新形势下中国猪业的新变化
中国是生猪产业大国,其养猪业的存栏量、出栏量、猪肉产量在世界排名领先。近几年养猪业的变化在业界有目共睹,特别是当前生产模式、政策的变化,这些变化促成了养猪产业的巨变。
1.1 猪肉产量震荡调整,养殖结构发生变化
2014年对于中国生猪产业来说,是一个拐点。2014年之后,中国的猪肉产量开始下降。这两年生猪价格之所以能保持比较高的价位运行,是因为我国生猪的存栏量、出栏量、猪肉产量发生了变化。从2015年开始,猪肉产量和猪肉消费量在肉类中的占比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。20世纪60年代,猪肉在肉类中的占比约为80%~90%。截止到2016年,猪肉在肉类中的占比约为62%。与此同时,禽肉和牛羊肉占比迅速提升,这种现状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。这说明中国的畜牧业正朝着节水、节粮、节地的方向发展,这是畜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重要表现。
1.2 生猪养殖北移西进,区域布局发生变化
从2015年开始,农业部发布了南方水网地区结构调整的意见。在生猪产业规划中,对生猪的布局也进行了调整,南方水网地区133个县的养殖密度很高,土地承力比较低,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国做出了一些战略调整。目前东北4省(东三省+内蒙古)的生产潜力和土地承载能力都比较大,沿海地区和南方水网地区约束发展区的大型养猪集团、饲料企业加快生产布局调整,纷纷到东北4省布局,北移西进趋势明显。传统的优势区域近几年还是在巩固发展,如河南、湖南、湖北等区域。发现有些大型养殖企业在西安布局生猪产业,一方面是为扩大自己的产能,另一方面是和当地苹果带的苹果产业配套。当时,据当地的县委书记介绍,由于发展苹果产业,导致当地土壤的有机质下降,为此当地引进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,和苹果产业做配套改善土壤,效果非常好,做到了农牧结合。
1.3 猪肉进口显著增加,国际贸易发生新变化
近几年,进口猪肉呈增长的趋势,2015年中国猪肉进口量达70多万t(不含猪副产品),2016年,猪肉进口量达到162万t,2017年的进口量也不会少,1年的进口量约等于1个中等省份的生猪养殖量。美国、德国是我国猪肉进口的主要源头国,约占我国猪肉进口量的75%。进口猪肉的增加对于出口国家来说,影响比较大。在德国,每头猪盈利增加了15~17欧元,尤其是猪杂碎这些副产品,原本德国的价格是0.12~0.15欧元/kg,到中国之后价格翻了数倍。所以,我国的猪肉进口对德国的养猪业也做出了贡献。
世界猪肉贸易总量约有700万t,中国猪肉进口量增加,对其他国家都有影响。无限制地进口猪肉,因为总量只有700万t,而日本、韩国等猪肉进口国的贸易量比较恒定,中国猪肉进口量估计会稳定在200万t左右。我国生猪产业体量本身很大,进口太多猪肉没有必要;另外,进口太多猪肉也不可能。我国进口猪肉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,尤其是前面提到过的,进口猪副产品近年来呈上涨趋势。
1.4 规模化和专业化提升,“猪周期”发生变化
具体表现为一体化企业持续扩张、中等规模猪场稳定发展、中小散户持续减少。
2016年,养猪盈利约为400元/头。如果说,2016年是“金猪年”,2017年可以定义为“银猪年”,养1头100kg活重猪的收益约为150元。如果出栏的猪只较大,将它折算成大猪,2016年盈利应该超过500元/头,2017年盈利应该超过200元/头。这主要得益于规模化和专业化提升。大型养殖企业专业化水平提升非常快,对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,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近几年,最明显的变化是,中国猪周期拉长了,波动减缓了。我们从事畜牧业的工作者,以前一般只谈4个环节——种、量、病、管,这是狭义的产业链。现在的产业链和以前不一样,生产、服务、用工、基建、政策以及科技等方面,都是产业链的补充部分。
1.5 互联网经济兴起,生猪交易有新变化
国家生猪市场在重庆试点了几年,效果非常好。2016年底,重庆市的生猪市场网络交易平台交易量已经达到1700万头以上,年交易额为3亿元左右,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生猪交易平台。
2、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
中国有句话,叫“猪粮安天下”,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,粮食生产要下功夫抓,畜牧业也不能松懈。
2.1 消费提档升级,更加注重质量
中国是人口大国,人口约有13亿,二胎政策放开之后,人口总量会持续增加。人们生活水平在持续改善,消费增长不可逆。每年我国的猪肉生产还会有一定的增长量,来满足我们消费的增长。随着收入的增加,消费的偏好将转向安全、优质、便捷和品牌。如,冷鲜肉升级替代热鲜肉将成为生猪肉消费的主流。消费者对猪肉的品牌和品质的关注度在上升。消费者追求饮食的便捷性,猪肉在餐饮、电商渠道的销量在上升。
2.2 产能逐步恢复,价格趋于稳定
畜牧总站建立了“百场千村万户”的体系,从2017年开始,将以前的层层上报,改为点对点直接为农业部上报数据,这些数据相对准确。由于养殖户会对于仔猪和二元母猪补栏持观望态度,这会影响未来的猪价。根据2017年第1次记录,全国畜牧总站预测猪价可能会提前上涨,而远期的趋势预测,2018年上半年生猪产量会下降。所以得出,2018年生猪价格一定偏高。后来根据部分新增项目得出,生猪产能在2018年下半年可能释放,新旧产能叠加、补充,产能稳中有升。关于2018年的生猪价格,全国畜牧总站认为是高位震荡,价格不会太低。
2.3 规模化水平提高,产业链不断延伸
之前,我国出栏量在500头左右的养殖场占比约为45%,2017年这个数字可能超过50%,我国养猪业朝着规模化迈进的步伐不能停。规模化的生产成本要比散养户低很多。有数据表明,2015年,散养户的人工成本是500元/头,而规模养猪场的人工成本约为160元/头。生产组织结构不断优化,现在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推进得比较多。我在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,该公司采取的就是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。养殖户每养1头猪,净收入170~250元,养殖户提供劳动力,饲料、种猪都是公司提供,这种模式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。
2.4 适应环保要求,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
如今,环保要求越来越高,业界称之为“环保风暴”。由于环保普查,业界管理部门受处分的人也比较多,猪场反馈的意见比较抵触。四川省相关部门做了排查,全省超过10头的养殖户有21.73万户。如何治理污染?整体的思路方向是“走农牧结合”的模式,小的思路方向是“整县推进”的模式。借助国家的大项目高能源化利用,做粪肥利用;对养殖小区采取农牧结合;还有借助第三方服务公司,如抽粪队,类似城市的环卫工一样,抽粪队把猪的粪污抽走,统一处理生产沼气、沼肥,沼液再还田,沼肥和沼液再卖给周边的种植农户。起初并不是卖给种植农户,而是政府补贴,补贴一段时间以后,农户感觉有利可图时,他们就愿意出钱购买了,效果很好。现在跨区域合作、产销协调发展主要是基于环保政策。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,环保政策的实施,对我们养猪业来说较为严格,我们要从另一方面思考,环保政策的实施对于产业升级,提升中国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大有好处。
2.5 全球化程度提高,内生动力强劲
中国养猪业对进口的依赖度比较高,如蛋白饲料现在进口量为80%,很多高端的疫苗、种猪、机械设备也都是从国外进口。现在,中国养猪业和国外相比,生产能力、生产先进程度的差异性已经不大。中国生猪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之后,拓展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空间。我们自己有内升动力,要充分利用良种资源,坚定我们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。
中国每年进口的猪肉或多或少,对国内猪价都有一定的影响,因此我们要加强市场研判,提前做好预案,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。农业部对全国畜牧总站的要求比较高,现在全国畜牧总站的监测预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。
本届博览会立足华中,辐射全国,为参展企业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搭建最有效的贸易渠道。聚集各种产品在同一平台展示,其一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,也便于供需双方开展全方位、深层次的贸易洽谈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打造华中具有规模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盛会、提升行业优质产品知名度、加强同行业之间交流与合作。
随着进入企业的不断增加,这个行业正在加快发展速度,在即将到来的市场跃进期,企业应先人一步,抢占市场,进入消费者的购买“菜单”。2018中国(武汉)国际畜牧业博览会将以高质量的客商资源支持,为企业提供一个集趋势研讨、信息发布、技术交流、产品展销、品牌塑造、渠道开拓为一体的交流平台,打造专属于高端畜牧产业盛会。
了解更多展会详情,可登陆展会官方网站:http://www.cilhe.com ;热线:+86 010-83276132/15201365203;企鹅:2927851463
联系方式
联系人:张浩
手机:
电话:
Email:
QQ: 2927851463
1、新形势下中国猪业的新变化
中国是生猪产业大国,其养猪业的存栏量、出栏量、猪肉产量在世界排名领先。近几年养猪业的变化在业界有目共睹,特别是当前生产模式、政策的变化,这些变化促成了养猪产业的巨变。
1.1 猪肉产量震荡调整,养殖结构发生变化
2014年对于中国生猪产业来说,是一个拐点。2014年之后,中国的猪肉产量开始下降。这两年生猪价格之所以能保持比较高的价位运行,是因为我国生猪的存栏量、出栏量、猪肉产量发生了变化。从2015年开始,猪肉产量和猪肉消费量在肉类中的占比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。20世纪60年代,猪肉在肉类中的占比约为80%~90%。截止到2016年,猪肉在肉类中的占比约为62%。与此同时,禽肉和牛羊肉占比迅速提升,这种现状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。这说明中国的畜牧业正朝着节水、节粮、节地的方向发展,这是畜牧业结构逐步优化的重要表现。
1.2 生猪养殖北移西进,区域布局发生变化
从2015年开始,农业部发布了南方水网地区结构调整的意见。在生猪产业规划中,对生猪的布局也进行了调整,南方水网地区133个县的养殖密度很高,土地承力比较低,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国做出了一些战略调整。目前东北4省(东三省+内蒙古)的生产潜力和土地承载能力都比较大,沿海地区和南方水网地区约束发展区的大型养猪集团、饲料企业加快生产布局调整,纷纷到东北4省布局,北移西进趋势明显。传统的优势区域近几年还是在巩固发展,如河南、湖南、湖北等区域。发现有些大型养殖企业在西安布局生猪产业,一方面是为扩大自己的产能,另一方面是和当地苹果带的苹果产业配套。当时,据当地的县委书记介绍,由于发展苹果产业,导致当地土壤的有机质下降,为此当地引进了大型生猪养殖企业,和苹果产业做配套改善土壤,效果非常好,做到了农牧结合。
1.3 猪肉进口显著增加,国际贸易发生新变化
近几年,进口猪肉呈增长的趋势,2015年中国猪肉进口量达70多万t(不含猪副产品),2016年,猪肉进口量达到162万t,2017年的进口量也不会少,1年的进口量约等于1个中等省份的生猪养殖量。美国、德国是我国猪肉进口的主要源头国,约占我国猪肉进口量的75%。进口猪肉的增加对于出口国家来说,影响比较大。在德国,每头猪盈利增加了15~17欧元,尤其是猪杂碎这些副产品,原本德国的价格是0.12~0.15欧元/kg,到中国之后价格翻了数倍。所以,我国的猪肉进口对德国的养猪业也做出了贡献。
世界猪肉贸易总量约有700万t,中国猪肉进口量增加,对其他国家都有影响。无限制地进口猪肉,因为总量只有700万t,而日本、韩国等猪肉进口国的贸易量比较恒定,中国猪肉进口量估计会稳定在200万t左右。我国生猪产业体量本身很大,进口太多猪肉没有必要;另外,进口太多猪肉也不可能。我国进口猪肉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,尤其是前面提到过的,进口猪副产品近年来呈上涨趋势。
1.4 规模化和专业化提升,“猪周期”发生变化
具体表现为一体化企业持续扩张、中等规模猪场稳定发展、中小散户持续减少。
2016年,养猪盈利约为400元/头。如果说,2016年是“金猪年”,2017年可以定义为“银猪年”,养1头100kg活重猪的收益约为150元。如果出栏的猪只较大,将它折算成大猪,2016年盈利应该超过500元/头,2017年盈利应该超过200元/头。这主要得益于规模化和专业化提升。大型养殖企业专业化水平提升非常快,对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,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近几年,最明显的变化是,中国猪周期拉长了,波动减缓了。我们从事畜牧业的工作者,以前一般只谈4个环节——种、量、病、管,这是狭义的产业链。现在的产业链和以前不一样,生产、服务、用工、基建、政策以及科技等方面,都是产业链的补充部分。
1.5 互联网经济兴起,生猪交易有新变化
国家生猪市场在重庆试点了几年,效果非常好。2016年底,重庆市的生猪市场网络交易平台交易量已经达到1700万头以上,年交易额为3亿元左右,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生猪交易平台。
2、中国生猪产业发展趋势
中国有句话,叫“猪粮安天下”,这句话现在依然适用,粮食生产要下功夫抓,畜牧业也不能松懈。
2.1 消费提档升级,更加注重质量
中国是人口大国,人口约有13亿,二胎政策放开之后,人口总量会持续增加。人们生活水平在持续改善,消费增长不可逆。每年我国的猪肉生产还会有一定的增长量,来满足我们消费的增长。随着收入的增加,消费的偏好将转向安全、优质、便捷和品牌。如,冷鲜肉升级替代热鲜肉将成为生猪肉消费的主流。消费者对猪肉的品牌和品质的关注度在上升。消费者追求饮食的便捷性,猪肉在餐饮、电商渠道的销量在上升。
2.2 产能逐步恢复,价格趋于稳定
畜牧总站建立了“百场千村万户”的体系,从2017年开始,将以前的层层上报,改为点对点直接为农业部上报数据,这些数据相对准确。由于养殖户会对于仔猪和二元母猪补栏持观望态度,这会影响未来的猪价。根据2017年第1次记录,全国畜牧总站预测猪价可能会提前上涨,而远期的趋势预测,2018年上半年生猪产量会下降。所以得出,2018年生猪价格一定偏高。后来根据部分新增项目得出,生猪产能在2018年下半年可能释放,新旧产能叠加、补充,产能稳中有升。关于2018年的生猪价格,全国畜牧总站认为是高位震荡,价格不会太低。
2.3 规模化水平提高,产业链不断延伸
之前,我国出栏量在500头左右的养殖场占比约为45%,2017年这个数字可能超过50%,我国养猪业朝着规模化迈进的步伐不能停。规模化的生产成本要比散养户低很多。有数据表明,2015年,散养户的人工成本是500元/头,而规模养猪场的人工成本约为160元/头。生产组织结构不断优化,现在“公司+农户”模式推进得比较多。我在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,该公司采取的就是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。养殖户每养1头猪,净收入170~250元,养殖户提供劳动力,饲料、种猪都是公司提供,这种模式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。
2.4 适应环保要求,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
如今,环保要求越来越高,业界称之为“环保风暴”。由于环保普查,业界管理部门受处分的人也比较多,猪场反馈的意见比较抵触。四川省相关部门做了排查,全省超过10头的养殖户有21.73万户。如何治理污染?整体的思路方向是“走农牧结合”的模式,小的思路方向是“整县推进”的模式。借助国家的大项目高能源化利用,做粪肥利用;对养殖小区采取农牧结合;还有借助第三方服务公司,如抽粪队,类似城市的环卫工一样,抽粪队把猪的粪污抽走,统一处理生产沼气、沼肥,沼液再还田,沼肥和沼液再卖给周边的种植农户。起初并不是卖给种植农户,而是政府补贴,补贴一段时间以后,农户感觉有利可图时,他们就愿意出钱购买了,效果很好。现在跨区域合作、产销协调发展主要是基于环保政策。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,环保政策的实施,对我们养猪业来说较为严格,我们要从另一方面思考,环保政策的实施对于产业升级,提升中国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大有好处。
2.5 全球化程度提高,内生动力强劲
中国养猪业对进口的依赖度比较高,如蛋白饲料现在进口量为80%,很多高端的疫苗、种猪、机械设备也都是从国外进口。现在,中国养猪业和国外相比,生产能力、生产先进程度的差异性已经不大。中国生猪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之后,拓展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空间。我们自己有内升动力,要充分利用良种资源,坚定我们产业市场的发展方向。
中国每年进口的猪肉或多或少,对国内猪价都有一定的影响,因此我们要加强市场研判,提前做好预案,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。农业部对全国畜牧总站的要求比较高,现在全国畜牧总站的监测预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。
本届博览会立足华中,辐射全国,为参展企业的产品快速进入市场搭建最有效的贸易渠道。聚集各种产品在同一平台展示,其一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,也便于供需双方开展全方位、深层次的贸易洽谈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打造华中具有规模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盛会、提升行业优质产品知名度、加强同行业之间交流与合作。
随着进入企业的不断增加,这个行业正在加快发展速度,在即将到来的市场跃进期,企业应先人一步,抢占市场,进入消费者的购买“菜单”。2018中国(武汉)国际畜牧业博览会将以高质量的客商资源支持,为企业提供一个集趋势研讨、信息发布、技术交流、产品展销、品牌塑造、渠道开拓为一体的交流平台,打造专属于高端畜牧产业盛会。
了解更多展会详情,可登陆展会官方网站:http://www.cilhe.com ;热线:+86 010-83276132/15201365203;企鹅:2927851463
联系方式
联系人:张浩
手机:
电话:
Email:
QQ: 2927851463